科技進步讓一切都變得更簡單,我們能輕易快速地得到更全面透明的信息,工作時間也變得更為靈活,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。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,工作環境變了,工作模式變了,家具設計也變了,相應的,辦公采購的要求也在變化。那么在科技的影響下,上海辦公家具的前景又會是怎樣?它要發生怎樣的改變?
變化1:辦公模式隨時、開放
隨著科技的發展,我們的工作環境越來越“隨意”-隨時、隨地、隨需。企業必須接受并吸收開放性的工作模式。
2010 年蘋果平板電腦的出現再次顛覆了人們的工作狀態,出現了“一PAD 走江湖”的人:他們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了,或者說他們的辦公室縮小了,對辦公家具的需求少了,可以只用沙發和會議桌;往返于各大城市之間,公司的日常會議、業務交流多數通過互聯網在線溝通;管理者也鼓勵能自律的員工嘗試回家辦公,在不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前提下,可以靈活安排時間地點。于是辦公空間縮小了,家具配套也就減少了。
在不久的將來,科技將會讓辦公環境產生更大的改變:我們上班時可以空手、沒包,只要記住一個密碼,就能在公司任何一個液晶屏前工作,全部的操作都連接到一個綜合的超級電腦上;工作的位置根據空位靈活安排,上班的時間可以避開人群高峰期,讓時間更有效率;員工可以充分利用共用的設備,企業可以減少空間和設備投入。
這一概念特別適合大城市里昂貴的寫字樓,企業可以利用更小的空間來安置更多“靈活性”員工。企業可以預備不同的小工作區,如附帶了科技連接的私人操作小房間,多媒體設備齊全的交流區,開放、舒適的工作區,多功能會議室等等。
變化2:更簡約、更生態、更效率
如果你對上世紀90 年代的德國科隆辦公家具展還有印象,應該會記得,在那個“只能在辦公室里工作”的時代,他們也經歷過用奢華的家具裝飾辦公環境,一人一個工作位,有辦公桌、辦公椅、抽屜柜、文件柜,有的還有隔板和屏風。而2014 年它的規模已經縮減到三分之一。工作模式輕便了,辦公空間小了,互動工具多了,人均占有的辦公家具下降了,辦公家具只能更簡約!
此時問題就來了。如今的上海辦公家具已經只是“一個桌子四根腿”,簡化到了不能再簡化的地步,留給設計師的發揮空間也越來越小。價格的限制、制造工藝的限制、供應商的細化……競爭白熱化,信息透明化。當大家的產品都差不多,我們要銷售什么?如何銷售?